Type a keyword and hit enter to start searching. Press Esc to cancel.

這裏有我們(綠腳丫)的一些分享......

讓孩子看見螢火蟲的光

與其被動接受父母的想法,倒不如讓孩子自行判斷,人類是否應一味地追求開發的腳步,或是,不如放緩開發的步伐,營造多元物種的生存環境。

greenfoot_20150826-1
這是孩子回家後與爸媽創作出來的螢火蟲作品。

有多久不曾仰望夜空,細數天上的星星了?只是,當我們抬頭一望,天空幾乎要被高樓填滿,霓虹燈也刺得人睜不開眼。素有「東方之珠」的香港,在夜裏尤其耀眼奪目,但當大家盯着「幻彩詠香江」直呼精彩之餘,可曾想過,在繁華的都市景致背後,有哪些遭到遺忘的角落?

離開都市,走入鄉間,遠離了霓虹燈,也避開路燈,幸運的話,或許仍可在溝渠旁、草叢裏,發現螢火蟲正在翩然起舞,忽明忽滅地吸引旁人目光。這些來自大自然的驚喜,或許是你我逝去的童年回憶,卻幾乎未曾出現在孩子的眼前。

為了讓孩子親近大自然,綠腳丫在兩年前開辦「走讀」讀書會,帶領家長和孩子以繪本分享土地的故事,用雙腳感受泥土的溫度。2013年7月,綠腳丫在馬寶寶社區農場踏出第一步,藉由農場復育螢火蟲的經驗,共讀繪本《歡迎螢火蟲來我家》,帶領親子一同思索,為何如今已難見到螢火蟲的蹤影?如何才能讓他們重回我們的懷抱?

《歡迎螢火蟲來我家》從男孩一連串的疑問開始。男孩難以忘懷爺爺家的螢火蟲,與父親展開對話,探索吸引嬌客的方法。他一開始以為種樹栽花就行了,後來意識到清澈水源的重要性,便開始動手清理水溝,最後,甚至影響了鄰居,促成了一次成功的社區行動,協力營造出潔淨、友善的環境,讓螢火蟲在手上閃爍生輝。

雖然活動在白天舉行,但綠腳丫以帳篷營造夜晚的氣氛,再以聖誕節常見的白色裝飾閃燈,呈現漫天螢光的絢麗。活動還沿用繪本的拼布表現手法,鼓勵孩子創作出吸引螢火蟲的環境。當三歲的女孩將金色絲帶化作螢火蟲,輕輕放在爸媽手中,希望一同呵護那脆弱的生命時,無不令人動容。

對孩子而言,其實難以切身感受都市化、土地開發所帶來的衝擊,因此,綠腳丫讓螢火蟲引領孩子來到新界東北,藉由實地體驗、互動提問的活動設計,重塑孩子對新界東北的想像。與其被動接受父母的想法,倒不如讓孩子自行判斷,人類是否應一味地追求開發的腳步,或是,不如放緩開發的步伐,營造多元物種的生存環境。

greenfoot_20150826-2
讀着繪本上螢火蟲的文字,聆聽城鄉的故事,這個流動課堂,極有意義。

小時候,在台灣鄉間長大,總愛在夜空下追逐「火金姑」(台灣對螢火蟲的暱稱),他們的身影在溝渠、草叢隱約可見,就像提着燈籠的精靈,調皮地和人類玩着捉迷藏。當時,「賞螢」只是日常飯後的消遣,現在竟成了難得一見的奇景。

原因在於土地開發所伴隨的農藥使用、水質惡化及光害問題,甚至是水泥化的溝渠,在在都破壞了螢火蟲的棲地,導致他們難以產卵、覓食或交配,於是,螢火蟲開始銷聲匿跡。即使偶而傳出某地復育有成,但隨之湧現的賞螢人潮,總會闖入棲地大聲喧鬧,製造污染,再度將螢火蟲逼入絕境。

由於螢火蟲需要在水質純淨、遠離污染的環境下長大,因此,常被視作環境指標物種,在環保運動中別具意義。然而,所謂的復育往往只着重「賞螢」所帶來的觀光效益,即使耗費龐大經費也在所不惜,卻忽略螢火蟲所需的生活空間,只不過是未受破壞的自然環境罷了。

開發與保育並非毫無交集。馬寶寶農場雖然與住宅、馬路比鄰而處,但因推行友善農法,實踐永續農耕,不但讓螢火蟲得以在農作物間穿梭,農夫也能在無毒健康的環境中生活。螢火蟲的一方樂土,竟恰似人類追求的桃花源。

greenfoot_20150826-3
帳幕裹的「螢火蟲」

台北市近年也致力公園生態化,推動堪稱「夜光計畫」的螢火蟲復育工作,在市政府公園處與荒野保護協會合作下,榮星花園、木柵公園及大安森林公園陸續打造螢火蟲棲地,希望在市區重現螢火蟲成群的景致,也藉此喚起市民的保育意識。

要呵護這群脆弱的螢火蟲,除了官方及環團之力,你我皆可盡份心力。若有幸在郊外巧遇螢火蟲的身影,應避免製造光害、噪音,如需使用手電筒,可用玻璃紙罩住燈光,減弱光量,以緩解人為干擾。當然,更要避免闖入棲地,棄置垃圾,甚至隨意捕捉。

雖然,螢火蟲只是散發點點微光,卻點亮了孩子改變社區、守護環境的心意,難怪是日本人眼裏可帶來幸福與溫暖的「希望之光」,同時也是台灣童謠《西北雨,直直落》裏好心照路的「火金姑」,成了人類追求理想居所的一盞明燈。

greenfoot_20150826-4
孩子小心翼翼地把「螢火蟲」捧在手裏。

Related Posts

跳至工具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