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ype a keyword and hit enter to start searching. Press Esc to cancel.

這裏有我們(綠腳丫)的一些分享......

「當你想抒發心情或是捕捉靈感,通常會使用文字,或是圖像?先拿出紙筆,還是手機?」

文:Bresson Lee
原文發表於端傳媒
greenfeet_20150928-1

猶記得上世紀末,仍是傳呼機(台灣稱呼叫器)盛行的年代,俗稱「大哥大」的舊款手機儘管所費不貲,功能卻充其量是家用電話的延伸。如今,智慧型手機幾乎人手一部,早已整合所有記錄工具,也讓記錄變得既輕鬆又有趣。

可是,古代人既沒有手機,也沒有紙筆,那該怎麼辦呢?

綠腳丫「美育共和國」小組日前舉辦「我會創作:壁畫與文字」活動,帶領親子穿越時空,鑽進黑暗的洞穴,了解古人如何從生活周遭取材,發揮創意,以簡單線條記述複雜事物,透過壁畫等方式記錄生活點滴,其後又如何由圖象發展出文字,藉由不同載體將其智慧留存至今。

從打繩結到打鍵盤

故事義工分享繪本《記事情》(信誼出版),講述古人如何在草繩上打結,記錄狩獵成果及其他事情。打繩結固然簡單,還能用大小來區分重要性,但是,隨着繩結越打越多,大小形狀各異,也讓人越來越弄不清每個結的意思。此外,有古人在岩壁上作畫,記錄狩獵過程,卻也難以找到可供作畫的岩壁,日後如要回顧紀錄,更得費一番工夫。

於是,古人開始尋求解決方案,並發展出不同書寫方式及文字系統。相傳倉頡也曾以繩結記事,後來甚覺不便,便在鳥獸足跡啟發下創造文字。隨着歷史的演進,人們開始將文字刻寫在獸骨或龜甲上,發展出「甲骨文」,亦有記錄在陶器、青銅器等器物上,成了所謂的「陶文」、「銘文」。

後來,人類為了更易於書寫、保存,製作出木牘、竹簡等記錄工具,可惜製作不易且過於笨重,可供書寫的篇幅也有限。雖然當時也有輕便的絲帛,但因絲織品遠較木頭、竹子昂貴,因此,多限於達官貴人使用。

直到發明了紙張,才讓「記事情」變得簡單,加上印刷術的運用,知識變得更易保存及流傳,也讓人類文明呈現飛躍性成長。

近年來,隨着智慧型手機日益普及,功能日漸強大,「記事情」變得更加輕鬆且有趣。《記事情》所提及的相機、錄音筆、攝影機等工具,早已被整合進入手機,只要一機在手,就能隨時隨地以不同方式「記事情」。無論是鍵盤、手寫乃至於語音輸入,一應俱全,甚至還能搭配雲端同步功能,將資訊同時存於不同載體。

記事情以外的思考

家長不妨藉由繪本引導孩子思考,古人沒有手機,到底要如何記錄事情?不同的記錄方式,又可能帶來哪些難題?如果孩子身在遠古,要如何以圖像描繪一天的生活?如果他是造字的倉頡,又會以什麼方式取代結繩記事呢?

孩子的學習進程有如人類「記事情」的發展歷程,由簡單而複雜,從具體到抽象。孩子從閱讀圖像為主的繪本書,到文字比例略高的橋樑書,最後進入純文字階段,就像文字由圖像演變至符號的歷程。至於孩子由描述生活的具體事物,到進行抽象的邏輯思考,也如同文字由表象進展至表意階段。

greenfeet_20150928-2

當孩子剛開始學習識字,除了要孩子反覆默寫,加深記憶,不妨運用形象鮮明、構造簡單的象形文字,輔以有趣的故事情節,讓他們感受文字所蘊藏的想像力,藉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。

此外,亦可藉此培養其邏輯能力,例如,學習上下、大小等相對概念;或是在筆畫結構之間,激發其對空間的感受;甚至是培養美學品味,例如,甲骨文以寥寥幾筆,表現出古人化繁為簡的功力,而金文的繁複變化,又體現出記事融合裝飾的趣味。

生活中的圖文趣味

圖像及文字趣味在生活其實隨處可見,不妨帶着孩子一同發掘,除可激發孩子的觀察力,也可作為親子間的共同體驗。無論是街上的招牌、廣告或塗鴉,古老的東巴文字或新潮的表情符號,可能都充滿着驚喜。甚至可鼓勵孩子創造圖像文字,作為親子間的私密代碼,為生活增添些許情趣。

或許,還可以準備一本筆記本,由親子共同書寫生活點滴,或是旅行回憶,創作屬於自己的圖像故事。手機固然便於紀錄,但在那零與一的代碼之間,畢竟少了手寫的溫度及歲月的痕跡,那也是回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
greenfeet_20150928-3

Related Posts

跳至工具列